沙漏的历史来历?
沙漏是用来计时的,之所以很多人会给朋友送沙漏,是因为希望朋友之间的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简单,那么沙漏的由来是什么呢?
沙漏的由来如下,人类最早计时仪器是通过太阳射影的长短以及方向来进行时间判断的,但是这种即时仪器比较局限,所以就发明了沙漏,刻漏这种计时仪器,如果在比较寒冷的季节使用,水就很容易结冰,所以就用沙子来进行驱动,其中较著名的是明初时期詹希元所创造的五轮沙漏
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如果关系很好的朋友要离开自己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给自己的朋友送一个沙漏,因为希望朋友之间的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简单,那么沙漏的由来是什么呢?
沙漏的由来如下,人类最早计时仪器是通过太早射影的长短以及方向来进行时间判断的。
西方发现最早的沙漏大约在公元1100年,比我 国的沙漏出现要晚。我国的沙漏也是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时间来计量时间。
我国还曾有过日晷、漏刻等计时器,但由于日晷只能在白天和晴天使用,而这种***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中医药计量单位科学依据是什么?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中药是怎么计量的?
先秦时期的药物计量与汉代以来有所不同,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五十二病方》来看,先秦时期的药物计量用斗、升、寸、尺、杯、挺、束、把、颗、三指最(撮)、三指大最(撮)等来计量或估量,用“大如答”、“大如黑叔(豆)”、“大如李”表示剂型的大小,没有提到汉代通用的斤、两、钱、分、铢、刀圭、方寸匕等剂量单位,体现了早期医药学的计量状况。
明清以来,普遍***用16位进制,既1斤=16两=160钱。现在对中药生药计量***用公制,既1公斤=1000g。为了方便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剂量的换算,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既1两(16位进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单味中药的成人每日常用量,参照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大致可归结为:①普通饮片10~15g;②轻质的饮片及在汤剂中分冲的散粉药物3~10g;③重质的药材15~30g;④新鲜的植物药材30~60g;⑤剧毒药物,应严格视具体的药物而取量,一般在0.002~0.9g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