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好考吗?有什么要求?
(一)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一级建造师执业资
格考试:
1、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 6 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
管理工作满 4 年。
2、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 4 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
管理工作满 3 年。
3、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 3 年,其中从事建设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 2 年。
4、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工作满 2 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二战时期,重机枪暴露出很多缺点,轻机枪应运而生,可是轻机枪为何没能取代重机枪?
轻机枪与重机枪虽然都是机枪,但从使用原则来说它们已经是两种不同的武器了,轻机枪口径要比重机枪口径小很多,不论是射程和***威力轻机枪都要比重机枪小了不少!
轻机枪是步兵班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射程在600米左右与单兵所用***400米形成火力层次,作用是压制敌人前沿阵地之敌和拦截向己方阵地冲击的班排连建制之敌。一般***用3~5发点射或者5~8发长点射,消灭在200~600米内的敌三五人小群或者对单个狙击手、***射手进行火力覆盖。
M249轻机枪也可以使用布袋装弹链。
由于班用轻机枪重量伴随灵活、火力猛烈又经常突然射击,给前沿之敌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按照部队里流传的说法: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这也是对轻机枪这种武器的威力与威胁性很好的诠释。
1960年代中期随着小口径***的兴起,轻机枪的口径也开始下降,步兵班***在被片面的“枪族”化要求下,轻机枪与***零件互换程度已经达到了75%以上,而且发射相同的***……外军干脆管它们叫“重管***”。但实战证明“重管***”威力太小了!特别是在山区和沙漠地带风力很大,而小口径***弹头又偏轻,经常被横切风吹偏离,***散布点很大……。
现在重机枪的概念已经被定义在了12.7㎜以上口径,一战二战期间的7.62㎜所谓重机枪,通通被划归到轻机枪行列。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步兵分队的防护能力和摩托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12.7毫米或者以上口径的重机枪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战后大口径机枪虽然没有发展出多少新型号,但是重机枪的观察/瞄准装备却是最先进的,甚至可以当***使用!并且对重机枪使用的***性能也进行了提高,使用碳化钨穿甲弹完全可以在500米外击穿8㎜厚的钢板,这样的威力打击轻型装甲防护的摩托化步兵载具已经可以用“横扫”来形容了了…这显然是任何口径轻机枪不可能做到的!
14.5毫米和12.7毫米重机***
重机枪虽然很重,但目前适用的载具也多,大型武器装备平台:坦克装甲车辆、舰艇、直升机……等等装备都将其列为主要武器使用,平台装备的地位远比轻机枪高! 总之,轻机枪与重机枪作战用途是不一样的,步兵营连分队当中,重机枪是营连级主要火力支援武器,轻机枪则归到班排级管理。
阵地防御战当中重机枪是核心!进攻当中重机枪也是800米外打击敌轻机枪和轻型迫击炮的首选武器……所以,轻机枪根本撼动不了重机枪的地位,多少挺轻机枪也替代不了重机枪。
重机枪火力持续性高,威力大,自从它问世后,就成了各国军队中必备的武器,不过它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缺点,如重量大,机动性不足,不便于士兵携带等。为了方便士兵作战,各国对于轻武器的研发也是费劲了脑力,到了二战时期,轻重机枪已经成为了每支军队的火力支撑,轻机枪和重机枪一起投入战斗,这说明重机枪有很多优势是轻机枪无法代替的。
在二战时期,各国轻机枪重量普遍在10公斤以下,这些轻机枪***用两脚架,有效射程在500米到800米之间,它们***用20和30发弹匣或者47发弹盘供弹,所以说,战场上用轻机枪扫射的情况很少见,士兵使用轻机枪时通常***用点射的方式。而重机枪和轻机枪就完全不同了,它们通常***用三脚架,不仅重量大,有效射程也比轻机枪远得多,它们通常***用150到300米的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性极高,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火力压制。
重机枪起初是在防御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时期,各国在进攻敌方阵地时总是喜欢***用密集的人海战术,这时候对手只需在阵地摆上重机枪,就可以发挥巨大优势,更有甚者,有些国家直接把重机枪摆在阵地后方,玩起了超越射击,毕竟重机枪的射程优势和火力优势很明显。不过重机枪只能固定在一个点进行射击,如果一旦暴露火力,就会遭到敌军炮火摧毁,所以这时候重机枪已经无法满足战争需求。而轻机枪的火力虽然没有重机枪猛,但是它轻便,只需要一名士兵就可以将其端着走,这样一来,轻机枪在战场上就可以随时转移,提供火力支援。
二战时期轻机枪的广泛使用,主要是为了弥补重机枪的不足,在那个栓式***的时代,轻机枪的火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如今,通用机枪的更为流行,它轻重两用,极为方便,而那些大口径的重型机枪,通常是搭载在载具上的,这也大大提高了其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二战时期,重机枪暴露出很多缺点,轻机枪应运而生,可是轻机枪为何没能取代重机枪?
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19世纪时,因为***大规模应用于战争时间并不长,***造价也比较高,所以对***的要求就是打得必须准,能用一枪解决的事情绝不开第二枪。
正因为如此,19世纪末一分钟打六百发的马克沁重机枪诞生后,竟然在各国***市场冷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重机枪的威力才显现,因为当时对火力的要求很高,马克沁机枪通过机枪和枪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力作为动力,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打完为止,在战场上大受欢迎,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军工企业的发展,能够生产出大量的***。
在索姆河战役中,因为德军装备了大量马克沁重机枪,面对英军的进攻,马克沁重机枪就像割韭菜一样,一天射杀了超过六万名英军。
然而在一战后期的时候,人们也意识到随着坦克和火炮等重火力的发展,重机枪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因为重机枪太过沉重不方便移动,在射击时往往需要四个人才能完成操作,在实际对战中,重机枪如果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一旦被敌人发现,通过火炮等重火力武器很容易将重机枪打掉,简单来说就是站桩式输出,灵活性差。
正因为如此,在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前,轻机枪就应运而生了,并且深受各国军队欢迎,以民国时期的国民***来说,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装备了超过十万挺捷克式轻机枪。
而其他大部分国家军队基本都做到了,最小作战单位都拥有一挺轻机枪,这个数量是巨大的,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都拥有上千万的军队,如果平均十个人为一个班的话,光轻机枪就需要几百万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