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证明中退运数量填正数还是负数?
正数。
情况1:若该关单是全部退运,则“出口货物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申请”中要填写全部的“出口数量”,且“出口数量”为“退运数量”;
情况2:若该关单是部分退运,则“出口货物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申请”中“退运数量”不为“出口数量”,需填写的是实际退运部分的数量,但不得大于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数量;
情况3:若业务类型中选择修改报关单或者撤销报关单时,退运数量默认为0。
中国流失的文献资料多吗?
不可提起此项。
美欧日俄有言在先,研究中国最终必去他们那里去,否则究不下去。
也是事实,且不论哪方面,中国本土没多少资料,最顶级的资料都不在中国存在,而分散存在于中国之外。
1840年前,中国不论怎么战乱,稍一停战,二三年兴旺就见,1840年后,至1985年才开始步入恢复生产有序,1995年才有了起色,2005年步入正轨,2015年才有点小成。
为啥快慢差这么大,自内战乱,你争我夺,都是左兜装入右兜里,本钱总体没丢失,1804年后好东西全流出本国以外了,最后剩点的,也被蒋介石带到台湾了,大陆仅剩泥腿子穷光蛋的人,不仅啥都没有,真富有的人,也跑出大陆了。
所以***总结成:一穷二白,白纸一张。但励志又言:一张白纸可绘制出更多更美的图画来。因符和***一惯的: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发奋图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多或少都藏有我国流失的文献资料。远古不说,仅从八国联军至日本侵略战争这时期,中国流失的文献资料数量就无法计量,其价值无法估量。中国只有合法获得少数国家的文献资料,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不法获得中国的文献资料。
卸腰。从清末到抗战,是我国古籍文献流失海外最严重、数量最多的时期。著名的敦煌遗书、殷墟甲骨、西夏文献等,被外国侵略者以“探险队”、“考察队”的名义,肆无忌惮地偷运出海外。
陆心源的藏书总数约有十五万卷将湖州月河街老宅一分为二,其一名为“皕宋楼”,专藏宋代、元代的旧版书;其二名为“十万卷楼”,专藏明代以后的秘刻及精抄本、精刻本。
宋版书刀法精细,字体遒劲,更兼校订精审,学术价值颇高。因此,世称宋刻本最善,但到清代已属难得,藏书家们偶然得到一本,已足以炫耀一时。陆心源的藏书楼号称“皕宋楼”,可见其所藏宋版书之多。
然而,陆心源去世不久,这些珍稀古籍就被他的后代廉价卖给了日本的岩崎氏。
笔者后来据说陆家后代卖书实属无奈之举,为救济庚子国难(1900年)的江南灾民,欠下巨额债务,迫不得已而变卖家产。
若真是如此,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直抵心灵的拷问:当万千灾民即将饿死街头,我们是该坐视不理,还是不惜背负后世的骂名,变卖家传珍稀古籍,救援灾民?
这个问题太沉重,所以我们不妨逃避一下,痛斥当时***的无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敦煌莫高窟第16窟时,发现墙壁后面有一个密室,洞内满是各种佛教经卷等文物,总数量约5万余件。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献资料何其多?多到难以统计。收集流失文献的历史才400年(始于1616年),欧美等西方列强,通过掠夺、探险、考察、搜罗、获取的中国文物、文献实乃不知其数……
英国人霍恩雷于1893~1899年,在新疆的收集品为31批、英驻喀什总领事马继业收集了18批;1900~1915年,斯坦因3次在新疆和阗、尼亚、楼兰、米兰、敦煌获取大量汉简,主要有敦煌经洞文献24箱6000多件、绢画等艺术品5箱570件、发掘西夏文和汉文文献4000多件。
俄国沙皇派遣所谓考察队在1879~1880年探访了敦煌千佛洞等多地多处,……1892年彼得罗夫斯基送交奥登堡100件新疆库车、库尔勒、阿克苏婆罗谜文字写本,1910年英驻喀什总领事送给奥登堡251件梵文写本、23件梵文木简、2***件于阗、龟玆文献。1907~1909年,柯兹罗夫在内蒙发掘一个佛塔时寻到地下书库,得到7000件文物、8000件写本和印本文献。
1902年8月~1904年11月,德国人格伦威德尔和勒柯克在吐鲁番考察,获取了西域各少数民族24种文字的17种语言的文献,并在1913~1914年1月将发掘的40箱文物装载出境运回本国。
法国于1906~1908年紧随英、俄、德等国后尘,在新疆喀什等多地搜寻古遗址,获取了珍贵美术品、梵文佛典、标有年代的写本文献,并从王道士手中购买及发掘了大约7000件汉、藏、梵、龟兹、于阗、粟特、回鹘、西夏文文献。
日本的西本愿寺大谷光探险队及吉川小一郞到敦煌收购了一批新疆和敦煌文献……日本自710~1185年,就开始从中国输入大量书籍,对满文的收集甚至到了20世纪80年代仍有满文文献被收藏。而其中满文档案,主要保存于东洋文库和天理图书馆,被分在档案目录中的有33件、上谕和奏折档案9件,传记家谱类16件,若把”家系”作为一件来看,数量可达数百件以上了……
笔者在欧旅美行时,参观了世界四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当你看到涉及中国文物、文献之际,便会浮想联翩,虽说,那种昔日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欲索回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与文献,其复杂程度等相关事宜实属难以预料?……毕竟还需要相当艰辛的时日吧。
数学差,适合学习会计行业吗?
只要有初中毕业学历水平,便可学习会计专业并从事会计专业的工作。因社会普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连简单的体力工作在行业招工时均注上需高等教育学历来体现在招聘单位之"高、大、尚″而已。同时却在严重误导人们的意识。
数学差,适合学习会计行业吗?
作为一名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财务人员,我认为数学差跟学会计关系不是太大,很多人,特别是我们的上辈中,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学,但是算起数来却特别的快。一斤肉三块五,买了二斤二两是多少钱,上过大学的还得想一会,但是他们能一下子就算出来。
会计行业是跟数字打交道,并不是要求数学有多好,而是要求对数字的敏感程度高。因为现代会计普遍使用的是借贷记帐法,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数据间的关联性特别强。数字的敏感性要求会计在看到财务数据的时候,立刻能从中发现问题。
比如看财务报表,里面的数据都是存在的,如何通过数据的关联性看出公司的目前的规模、产出、利润、费用、资金流等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看出公司的问题所在,看出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这才是会计最需要撑握的。
数字计算对财务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电脑已经代替人完成了大部分的数据计算,会计还需要撑握的是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对导出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对比,形成独立的财务分析数据报告,供上级部门决策参考。
会计专业属于文科,对数学有要求但是要求并不高,所以个人认为数学差,后期可以补,并不影响学习会计。
关注:冷墨默,一起学会计。
看到这个问题就非常的想进来回答一下。因为很多人觉得一定数学好才能做会计,这也是我家人的想法和我选择这个专业之前的想法。所以一个理科生选择了会计。一入学,第一节课,看着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就知道自己入坑了,哈哈。
我宿舍一个玩的好的,基础会计的书都要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我一个理科生发愁的不知所措,但有时候遇到计算的问题,文科生也是脑回路不够大,比如会涉及税和财管方面的知识,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来讲还是会吃力一点。但总体来讲,还是偏文科的。
但是不管怎么,。先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在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是明智的。一开始很抗拒会计的我,现在很享受这份工作。
如果只是想要找一个安稳的,清闲的,工资还看得过去的职业,数学差学会计也没什么影响,因为如果只是求安稳,那接触到的和数学相关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只要会简单的日常运算就可以做会计,在职位上,能够走到会计主管的位置。
但是如果未来希望做出一番成就,那数学差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因为数学差表面上是对数字不敏感,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如果未来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想要做那种大公司的会计,到时候很多的数据要你处理,有很多的信息要去接收,然后进行整合,甚至还要根据这些i数据做出决策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所以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吧,希望会有帮助。
祝顺利!
了解更多会计相关的内容,加微信xtt19966,在线为您解答。
适合不适合,要看怎么说。
首先,一般的会计师不需要很高深的数学知识,从工作难易程度讲,中级以下的会计[_a***_]及其工作内容与数学关系不大,所以如果仅仅想从事会计工作,不想成为什么财务总监的话,即使数学不好,也没什么妨碍。
但是,会计最牛的证件是“注册会计师”,拿到了这个证书,才有资格成为财务界顶级人才,比如成为财务总监等,但考这个证很难,三年考五门,都很难通过。其中最难考的是《财务管理》,涉及的数学公式非常多,计算量也非常大,我在考取公务员之前,大概在2003年曾经考过这个证,但没有通过,我自认为数学还不错,但也考的不好,可见难度不小。
所以数学不好的人,想考这个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数学不好的人学会计,想学成行业顶尖水平的可能性不大。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