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计量所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消耗产生成本。
与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是: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用两步制分配程序:
***设有***库Ⅰ与***库Ⅱ;***动因1与***动因2;作业或作业中心A与作业或作业中心B;作业动因1与作业动因2;产品对象1与产品对象2。具体分配程序如下:
1.将***成本分配给作业
中医药计量单位科学依据是什么?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中药是怎么计量的?
古代度量衡的计算单位,是以一斤等于16两计算,中医药以钱为计量单位。秦始皇以前的中药计量,包括现代中草医用药,仍然存在的是,医生以药的性味功能,结合病症的治疗需要的轻重缓急配伍,视病症配量,可灵活运用。再通过患者初服少饮为宜,药是有病则病受,药食同源,中医药一般不闹人,不会有生命危险。生命危险是看错了病,配错了药。古人言:瘟病当作寒病医,大烧大热不能用凉药,脚手冰凉了不能用热药。诊断错了病配错了药,就会有生命危险。古人治病,病症单纯,自然人生自然病。现代人生的是现代病,古人体内无化学成分的伤害,有劳动强度的肌体锻炼,人百病,首中风。伤寒是疾病的初始阶段,所以,张仲景著《伤寒论》。再因伤寒而生湿热于肌肤凑理,导致气血运化失调,演变转化湿毒,侵袭传变五脏六腑产生病变,著书立说《伤寒杂病论》,进而形成《温病条辩》的辩证法则。因此,伤寒论的太阳表症,以桂枝汤为主方,温经散寒,风寒除,气血活,经络通,百病除的治疗原则。以治疗疾病的效果为依据。医生~医药的目的,治病效果就是硬道理,就是科学的证据。不是形而上学,纸上谈兵的科学。西医化学,仪器设备,是科学之中的尖端科学,病人越治越多,病症越治越复杂是科学,疑难杂症,不治之症是科学病,癌症细胞是世界极的尖端科学。唯物辩证法认为,存在的东西就是合理的,合理的东西就是科学的,存在具有两重性,科学同样具有两重性的品格。科学可为人民谋***的一面,也存在破坏性伤害人民,战争残***类一面的两重性。
先秦时期的药物计量与汉代以来有所不同,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五十二病方》来看,先秦时期的药物计量用斗、升、寸、尺、杯、挺、束、把、颗、三指最(撮)、三指大最(撮)等来计量或估量,用“大如答”、“大如黑叔(豆)”、“大如李”表示剂型的大小,没有提到汉代通用的斤、两、钱、分、铢、刀圭、方寸匕等剂量单位,体现了早期医药学的计量状况。
明清以来,普遍***用16位进制,既1斤=16两=160钱。现在对中药生药计量***用公制,既1公斤=1000g。为了方便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剂量的换算,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既1两(16位进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单味中药的成人每日常用量,参照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大致可归结为:①普通饮片10~15g;②轻质的饮片及在汤剂中分冲的散粉药物3~10g;③重质的药材15~30g;④新鲜的植物药材30~60g;⑤剧毒药物,应严格视具体的药物而取量,一般在0.002~0.9g之间。